时间: 2025-04-23 12:0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9:21
“别树一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另外树立一面旗帜”。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独立创立一种新的风格或体系,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常用来形容在某个领域中,创造出新的形式、思想或风格,与已有的风格有所区别。
该成语源自《史记·李将军列传》,原文是“别树一帜”,指的是在战争中树立新的旗帜,象征着新的方向和决策。这一成语体现了在历史上军事策略的变化与创新,后来引申到文化、艺术及其他领域。
“别树一帜”常用于文学评论、艺术创作及商业创新等领域。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别树一帜”在**文化中,常常与创新、创造力相联系。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和个人都需要不断创新,以求生存与发展。因此,该成语在商业、艺术等领域的适用性愈发显著,成为一种追求独特和创新的象征。
“别树一帜”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激励人们追求独特性与创新。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传达出一种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鼓励他人打破常规,寻找新的可能。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感受到“别树一帜”的重要性。例如,在一次学校的项目中,我尝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虽然开始时遇到了一些质疑,但最终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创新与独特思维在任何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次短篇小说创作中,我尝试描绘一个勇敢的年轻艺术家,他在传统的艺术界中“别树一帜”,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和风格。通过他的故事,展现出坚持自我、追求创新的重要性。
在英语中,可以用“set a new standard”或“break the mold”来表达类似的含义。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创新和独特性,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不同的使用频率和情感色彩。
通过对“别树一帜”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创新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表达中,也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激励着我去追求独特的视角与解决方案。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与众不同的勇气是推动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元、白在唐朝所以能独树一帜者,正为其不袭盛唐窠臼也。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邕资豪放,文章别树一帜。”
《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勃文章迈气,高挹群言,别树一帜。”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书善行草,画长花草,别树一帜。”
《清史稿·艺术传一·董邦达》:“邦达工书,尤善画,篆隶古朴,山水浑厚,别树一帜。”
《宋史·文苑传六·李公麟》:“公麟画山水佛像,见功臣传,尤工人物,能别树一帜。”
Gastev是主张善用时间,~的,本集只收了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