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15:17
成语“初学涂鸦”字面意思是刚开始学绘画时的涂鸦。基本含义指的是初学者在学某项技能时,由于经验不足,表现出的简单、随意、甚至是粗糙的状态。这常常被用来形容初学者在某一领域的稚嫩和不成熟。
“初学涂鸦”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它更多是由现代汉语的使用*惯演变而来。涂鸦本身指的是一种随意、自由的涂画行为,通常与儿童的绘画活动相关联。由此,成语的形成反映了对初学者状态的包容和理解。
“初学涂鸦”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比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教育和个人成长的语境中,初学者的状态被越来越多地理解和接受。随着“终身学”理念的普及,许多人意识到每个人都曾经历“初学涂鸦”的阶段,这种包容性体现了社会对学过程的重视。
“初学涂鸦”让我联想到成长的过程,虽然一开始可能笨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能会不断提高。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感到宽慰,也激励我在面对新挑战时保持耐心和勇气。
在我学*吉他的过程中,刚开始的几个月真的是“初学涂鸦”,手指不灵活,和弦也弹得很糟糕。但我一直在坚持,现在已经能流畅地演奏一些曲子。我觉得这个成语非常贴切我的经历。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写道:“小明刚开始学*书法,字迹如同初学涂鸦,潦草而又稚嫩,但他并未气馁,心中始终怀揣着对艺术的热爱。”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novice's first attempts”,强调初学者的尝试和成长过程。这种表达在不同文化中都能找到对应,强调学*的艰辛与美好。
通过对“初学涂鸦”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每个人在学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不仅是对技能的学,更是对自信和坚持的培养。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起到了鼓励和引导的作用,让我更加珍视学的过程。
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
《清史稿·文苑传一·王士祯》:“士祯诗清新俊逸,兼有众长。初学涂鸦,既而自成一家。”
《明史·文苑传二·徐渭》:“渭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善草书,工写生。初学涂鸦,既而自成一家。”
《宋史·文苑传五·米芾》:“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初学涂鸦,既而自成一家。”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炯初学涂鸦,后乃博涉经史。”
《南史·刘孝绰传》:“孝绰幼聪敏,七岁能属文。舅齐中书郎王融深赏异之,常与同载适亲友,号曰神童。融每曰:‘天下文章若无我辈,初学涂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