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1:12
“忍耻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受耻辱以求生存。其基本含义是指在极端困境中,不惜接受屈辱的处境,竭力保全自己的生命或生存机会。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在逆境中,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受羞辱或不光彩的行为。
“忍耻偷生”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传说冯异在战争中被敌军围困,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他为了保住性命,不惜忍受羞辱,最终成功逃出困境。这个成语体现了在极端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妥协。
在不同的语境中,“忍耻偷生”可以用于: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生存与尊严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古代社会强调忠诚与义气,个人的尊严与家庭、国家的荣誉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忍耻偷生”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职场竞争、经济压力等方面,表现出人们为了生存所做的牺牲与妥协。
“忍耻偷生”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同情那些被迫忍辱的人,另一方面也对这种选择感到无奈。这种成语反映了人在绝境中的挣扎与无奈,能够引发对人性与生存的深刻思考。
在我生活中,曾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压力巨大,面临职场的不公待遇。虽然我内心感到屈辱,但为了生存和家庭的责任,我选择忍耐。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忍耻偷生”的意义。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写道: “李明在这场商战中身陷泥潭,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性攻击,他只能忍耻偷生,暗自蓄力,等待时机反击。他知道,尊严不如生存重要,只有活下去,才有翻身的机会。”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为了生存而妥协”。例如,英语中有“survival at any cost”的表达,强调生存的重要性,有时也会包含牺牲尊严的含义。
通过对“忍耻偷生”的学*,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所传递的深刻情感和人性思考。在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样的成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也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的复杂性。
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大抵女子殉夫,其故有二:……一则~,苟延一息,冀乐昌破镜,再得重圆,至望绝势穷,然后一死以明志,此生于情感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