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1:34
“忍饥受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忍受饥饿和寒冷,形容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和忍耐。基本含义是指为了某种目标或理想,能够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和艰辛,表现出坚定的意志和毅力。
成语“忍饥受冻”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它的构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在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为了追求理想和信念,常常经历饥饿与寒冷的考验。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精神。
“忍饥受冻”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忍耐和坚韧的精神被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个人的修身和责任感。因此,“忍饥受冻”不仅是对个人意志的赞美,也是对道德品质的推崇。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形容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坚持,尤其是在面对竞争和挑战时。
“忍饥受冻”给人一种力量感,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努力奋斗的人,他们的坚持与不屈精神常常激励着周围的人。因此,这个成语在我心中不仅是一种描述,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
我曾经历过一次备考的艰难时光,考试临近时为了复,我常常熬夜、吃得简单,忍饥受冻来专注于学。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最终我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一首小诗中:
寒风凛冽夜漫漫,
忍饥受冻志不还。
心中理想星辉闪,
风雨兼程步步前。
通过这首诗,我尝试表达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与坚持,展示了“忍饥受冻”的精神。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例如英语中的“endure hardship”或“suffer for one’s cause”,这些表达同样强调在追求目标时所需的忍耐与努力。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思想却是相似的,反映出人类共同的奋斗精神。
通过对“忍饥受冻”的全面学,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在生活中的指导意义。它不仅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要有毅力和耐心,更鼓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轻言放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也能增强我们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家奴逃散一空,惟有一家人董喜,忍饥受冻,常在刑部照料。
《明史·隐逸传·杨慎》:“慎少负才气,博极群书,家贫,常忍饥受冻。”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抟少孤贫,力学,不事产业,常忍饥受冻。”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家贫,常忍饥受冻。”
《后汉书·王霸传》:“霸少有名节,家贫,常忍饥受冻。”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贫,常忍饥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