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52:22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21:37
“开疆辟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开辟疆土”。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开拓新的领土,通常用来形容政治、军事上扩展国土或势力,尤其是在古代战争时期,强调征服和扩张的意义。
“开疆辟土”源于古代的军事活动。在历史上,许多帝王通过战争和征伐来扩展自己的疆域,以达到增强国力和领土的目的。成语中的“疆”指的是国家的边界,而“土”则是土地、领土的意思。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类似的表达在古代文献中常有出现,如《史记》《汉书》等历史书籍中多有记载。
“开疆辟土”可以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历史上开疆辟土的行为往往被视为英雄壮举,体现了领导者的远见和勇气。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旋律,开疆辟土的意义逐渐转向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扩展,强调积极进取而非单纯的军事征服。
“开疆辟土”给人一种雄心壮志的感觉,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勇敢的将领和他们的壮丽史诗。此外,这个成语也激励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目标与成就。
在我的工作中,我曾参与一个项目的市场拓展,团队的目标就是“开疆辟土”,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我们成功地将产品推向了新的市场。这种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开疆辟土的不易与价值。
在某个遥远的星球上,勇敢的探险者们不断“开疆辟土”,探索未知的星域,建立起一个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新家园。他们的勇气和智慧,成为了宇宙中永恒的传奇。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expand one's territory”或“open up new frontiers”,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探索和扩展的主题。不同文化对开疆辟土的理解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更加注重个人的创新与发展而非国家的军事扩张。
通过对“开疆辟土”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积极进取精神的鼓励。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生动性,传达出追求卓越、勇于开拓的决心。
高宗皇帝开疆辟土,仁育义征,决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资治通鉴·唐纪》:“高祖既受禅,以天下未定,乃命李靖为行军总管,开疆辟土。”
《后汉书·班超传》:“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于是西域五十余国悉皆纳质内属焉,其条支、安息诸国至于海濒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超乃上疏请兵,欲因此时平定西域,开疆辟土。”
《汉书·王莽传》:“莽既篡位,欲广其地,乃遣使者分道四出,开疆辟土。”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既并天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此所谓开疆辟土者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郑,使士会、荀林父帅师,开疆辟土。”
我何尝不想~,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