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33: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7:39:09
成语“致远恐泥”字面意思是“追求远大目标时,害怕陷入泥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追求理想或目标时,必须警惕可能出现的障碍和困扰,即在追求远大理想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小失大。
“致远恐泥”的确切来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意象来自古代的处世哲学,强调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类似的思想在《论语》、《道德经》等经典中都有体现,强调为人处世时需要有远大的目标,同时又要脚踏实地,避免因追求理想而忽视现实中的困难。
“致远恐泥”可广泛用于各种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被广泛讨论。成语“致远恐泥”反映了这种文化背景,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要保持理性和务实。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竞争压力,这一理念仍然适用,鼓励人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保持警觉。
“致远恐泥”让我联想到追逐梦想的艰辛与挑战,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不轻言放弃,同时也提醒我需要脚踏实地,保持理智。这种情感反应让我在生活中更加注重目标与现实的平衡。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曾遇到过许多挑战。在决定继续深造时,我意识到必须“致远恐泥”,不仅要设定高远的目标,还需考虑到经济压力和时间管理,最终选择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学路径。
在一个秋天的清晨,山间的雾气缭绕,年轻的李明站在山顶,仰望着远方的理想之地,心中暗自发誓:“我要致远,但恐泥,脚下的路才是我的根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eep your feet on the ground while reaching for the stars”,强调在追求高远理想时,也要保持实际和理智。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通过对“致远恐泥”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这一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符号,更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追求理想的同时,必须保持务实的态度。这样的思考对于我未来的学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但~,终之实难,曾未崇朝,豺声已露。(《魏书·孝庄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