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3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7:14
成语“枕流漱石”的字面意思是“用水流作枕头,用石头漱口”。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志向高远的生活态度。通常用于描述那些不拘泥于世俗名利、追求清净与自由的人。
“枕流漱石”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一诗,其中提到“我家洗砚池头树,苍苍横翠,影摇曳;随意铺石,枕流漱石”。王维在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山中隐居的生活,表达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洒脱境界。这一成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枕流漱石”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隐逸生活常常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尤其在道教和儒家思想中都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文明发达,但“枕流漱石”的思想依然对许多人有吸引力,尤其是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许多人渴望回归简单和自然。
“枕流漱石”给人一种宁静、自由的感觉,仿佛能够逃离繁忙的都市生活,回归到自然的怀抱。它常常让人联想到悠闲的田园风光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产生向往与憧憬。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感受到现代社会的压力,偶尔会去郊外徒步旅行,尝试感受那种“枕流漱石”的生活状态。这不仅让我放松了心情,也让我思考生活的意义,提醒我在忙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结合“枕流漱石”的意象:
山间小径幽无声,
枕流漱石任清风。
世外桃源无俗念,
一壶浊酒伴晨钟。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于“枕流漱石”的概念可以与“simple living”或“back to nature”相比较。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尽管具体的文化背景和哲学基础有所不同。
通过对“枕流漱石”的学,我更加理解了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重要性。在学与表达中,能够运用这样的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也增添了思考的深度。这个成语提醒我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真正需求。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宋史·隐逸传上·陈抟》:“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文自娱。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又著《三峰寓言》及《高阳集》、诗六百余首。能逆知人意,道门中方技家推其有数术,以为‘枕流漱石’之士。”
《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好山水,爱远游,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欲怀尚平之志。有疾还江陵,叹曰:‘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之‘枕流斋’。”
《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君家事,思与参军仔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