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1:0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57:43
“枕麹藉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酒的糟和曲子做枕头和垫子”。它通常用来形容人酗酒,生活奢靡,不务正业。成语中的“枕”、“藉”分别指的是枕头和垫子,而“麹”和“糟”则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暗示着与酒相关的生活方式。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王莽传》中的记载,描述了王莽的奢侈生活。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权臣,因其奢靡的生活方式而受到后世的批评。成语通过王莽的生活方式反映了对奢侈和酗酒的不满。
“枕麹藉糟”常用于描述那些沉迷于酒色、奢华生活的人,通常带有贬义。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揭示人物的堕落或社会的堕落。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提醒朋友戒酒或改正奢靡的生活方式。
“枕麹藉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奢侈生活的批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美德,而奢侈则常常与堕落、腐败相关联。现代社会中,虽然消费观念有所变化,但对过度酗酒和奢靡生活的批评依然存在。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那些因酗酒而失去家庭和事业的人,带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它提醒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努力,避免沉溺于短暂的享乐。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看到表亲因为喝酒而失去了理智,甚至闹了场不愉快,想起了“枕麹藉糟”这个成语。我试图劝说他适度饮酒,珍惜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在一个故事中,有一位年轻的诗人因为追求名利,最终沉迷于“枕麹藉糟”的生活,失去了创作的灵感。最后,他在一场酒会上意外邂逅了一位前辈,才意识到真正的艺术来自于生活的点滴,而不是醉生梦死的奢华。
在西方,有一个类似的表达“wine and roses”,通常用来形容一种享乐的生活方式。但在许多文化中,沉迷于酒色都被视为不良行为,强调了节制和自律的重要性。
“枕麹藉糟”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汉语表达能力,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中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它提醒我在追求生活的同时,保持理智和节制,避免沉迷于短暂的享乐。
奋髯踑踞,枕麹藉糟。
《明史·文苑传一·高启》:“启尝赋诗,有所讽刺,帝嗛之未发也。及归,居青丘,授书自给。知府魏观为移其家郡中,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于市,年三十有九。”
《宋史·隐逸传上·林逋》:“逋不娶,无子,所居多植梅,畜鹤,径曰‘梅径’,亭曰‘鹤亭’。客至,则放鹤致之。”
《旧唐书·文苑传中·李白》:“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
《南史·隐逸传下·陶潜》:“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晋书·刘伶传》:“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其遗形骸如此。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