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2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1:46
“恪守成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严格遵守既定的规则或模式”。其中,“恪”意为恭敬、严谨;“守”表示遵守;“成式”指的是已经形成的规范或模式。整体上,该成语强调对传统、规则的遵循和尊重。
“恪守成式”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但它的构成词汇在古代文献中多有体现。成语中“恪”和“守”这两个字在儒家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强调个人应当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
该成语在多个场景中均可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恪守成式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强调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尽管变化迅速,许多领域依然重视规则的遵守,特别是在法律、教育和企业管理方面。
“恪守成式”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尊重与稳重,联想到严谨的态度与对传统的敬畏。这种成语在表达对规范的重视时,能够引发对责任感和诚信的思考。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我常常面临遵守规范与创新之间的选择。比如,在撰写论文时,我会恪守成式,确保引用格式和写作规范的准确性,这不仅是对学术诚信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负责。
我尝试将“恪守成式”融入到一首现代诗中:
在风中摇曳的树影,
恪守成式的姿态,
如同历史的厚重,
在岁月中不改其色。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dhere to conventions”或“stick to traditions”,同样强调对规则和传统的遵循。在不同文化中,尽管表达形式不同,但对规则的重视在许多社会中都是共通的。
通过对“恪守成式”的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与规则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创新的同时,仍需尊重已有的规范和传统,以建立更为稳固的沟通基础。
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
《宋史·礼志》:“君子恪守成式,以昭法度。”
《后汉书·礼仪志》:“君子恪守成式,以正天下。”
《汉书·礼乐志》:“先王之制,君子恪守成式,不敢失坠。”
《史记·礼书》:“故君子恪守成式,以承天道。”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君子恪守成式,不敢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