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00:2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1:24
成语“恩逾慈母”字面意思是“恩情超过慈母”。它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恩惠或关爱之深,超越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一成语强调了深厚的情感和无私的奉献。
“恩逾慈母”出自《论语·为政》。孔子在该篇中提到母亲对孩子的恩情是最深厚的,而如果有人能够超越这种深情厚谊,便是极为难得的。因此,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恩情的高度赞美。
“恩逾慈母”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恩逾慈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对母爱的崇高敬意以及对深厚人际关系的推崇。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强调友谊和无私奉献的背景下。
听到“恩逾慈母”,我会联想到亲情、友情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情感不仅能够激励我去感恩身边的人,也促使我在生活中更加关注他人的需要,努力去回报那些给予我帮助的人。
在我生活中,有一次我遇到困难时,身边的朋友们积极伸出援手,给予我支持和鼓励。那时我深感他们的恩情,便在聚会上用“恩逾慈母”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大家都很认同这种情感。
在一首关于友谊的诗中,我可以写道: “友谊如海深,恩逾慈母心; 携手共风雨,携梦逐晨曦。”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表达也存在。例如,英文中常用“more than a mother’s love”来描述深厚的情感。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对恩情的重视是共通的。
通过对成语“恩逾慈母”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它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也让我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我的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
陛下恩逾慈母。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三》:“太后临朝,恩逾慈母。”
《后汉书·皇后纪下》:“太后临朝,恩逾慈母。”
《汉书·王莽传》:“莽之为人,恩逾慈母。”
《史记·晋世家》:“秦伯纳晋侯,恩逾慈母。”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侯之入也,秦伯纳之,恩逾慈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