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7:5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20:28
“恩同再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恩情如同再造”。它用于形容对某人恩惠深重,几乎可以说是重生的恩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指的是对他人所给予的极大帮助和恩惠,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恩同再造”源于古代文学,常见于古典文献中。它主要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恩情的重视,表达了受恩者对恩人的深切感激。在古代伦理道德中,恩情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纽带,强调了人际关系中的互助与感恩。
“恩同再造”在多种语境中都可以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恩情与道德是紧密相连的。“恩同再造”体现了对他人恩惠的重视,强调了报恩的重要性。这种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家庭和友谊的维护中,感恩和回报依然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
“恩同再造”让我联想到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无私的帮助。它传达出一种温暖和感动的情感,让人意识到在生活中,有多少人愿意在背后默默支持我们。正是这种恩情,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美好。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位朋友在我困难时给予我的无私帮助。用“恩同再造”来形容我对他的感激,再合适不过了。这种经历让我更加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也促使我在他人需要时更加乐于助人。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表达:
月照山川恩如海,
友谊深厚似重生。
每当回首情难忘,
恩同再造共此生。
通过这样的创作,可以展示成语的灵活性与表现力。
在英语中,表达类似情感的短语是“debt of gratitude”,意指感恩的债务。这与“恩同再造”有相似的含义,但文化背景可能导致其使用场景和情感的细微差异。
通过对“恩同再造”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感恩在交流中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对他人恩情的感激与回报。这一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传递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再造之恩,不可妄属。
《宋史·岳飞传》:“飞以书与张俊曰:‘飞以一介武夫,蒙公恩遇,恩同再造。’”
《资治通鉴·唐纪·宪宗元和十三年》:“李愬以书与裴度曰:‘愬以一介之微,蒙公恩遇,恩同再造。’”
《后汉书·班超传》:“超以书与友人曰:‘吾在边十余年,今得归,恩同再造。’”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与汉王约为兄弟,今汉王困于荥阳,吾当救之。’遂引兵而东,恩同再造。”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以狄伐郑,郑伯请成于晋,晋侯许之,恩同再造。”
求大贤细细诊视。可有几希之望?倘能救其一命,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