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24:00
成语“招权纳赇”的字面意思是“招揽权力,接受贿赂”。它通常指的是一些人为了获得权力和利益而接受贿赂,暗示了一种贪污腐败的行为。这个成语反映了权力与金钱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政治和商业领域。
“招权纳赇”出自古代对官场腐败和贪污现象的批评。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构成部分可以追溯到**历史上很多关于官员贪污腐败的记载与文学作品。例如,古代文人对于贪官污吏的揭露和讽刺,使得这一成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
“招权纳赇”可以在以下几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招权纳赇是一个普遍被谴责的现象,反映了对腐败的强烈反感。在现代社会,反腐败愈发重要,这一成语提醒人们关注权力与金钱的关系,以及维护社会正义的重要性。
“招权纳赇”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愤怒和失望。它让人联想到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与道德沦丧,激发人们对清廉政治的向往。它也让人思考如何在个人生活中坚持原则,抵制诱惑。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讲述某位官员因招权纳赇而被查处的**。这让我对社会的公正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醒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坚守原则,避免与不正之风沾染。
在一首关于社会正义的诗中,我可以这样融入“招权纳赇”:
风雨如磐权欲盛,
招权纳赇影中生。
清晨一缕朝阳出,
照破黑暗展新生。
在英语中,类似的概念可以用“corruption”或“bribery”来表达。这些词汇通常用于描述贿赂现象,但在不同文化中,腐败的表现和社会反应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国家,腐败被视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被视为“潜规则”。
通过对“招权纳赇”的学,我对这一成语的理解加深了。它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贪污腐败的成语,更是一面社会镜子,反映了人性、权力和道德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语言学中,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增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明史·奸臣传》:“招权纳赇,以市恩于朝。”
《宋史·奸臣传》:“招权纳赇,以市恩于权贵。”
《后汉书·宦者列传》:“招权纳赇,以市恩于外。”
《汉书·王莽传》:“莽招权纳赇,以市恩于民。”
《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招权纳赇,以市恩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