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0:47:4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00:43
成语“出纳之吝”字面意思是指出入账目的吝啬,形容一个人在金钱或物质方面过于小气、不愿意花费。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些人对金钱的过分保守,缺乏大方和慷慨的态度。
“出纳之吝”最早出现在古代的文献中,专指那些在财务管理中表现出小气或者吝啬的行为。具体的典故可能与古代的商人或官员相关,强调了在理财和处理金钱事务时,过度的吝啬可能导致错失良机或人际关系的恶化。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下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节俭被视为美德,但过度的吝啬则往往被批评。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竞争中,适度的大方和投资被认为是促进合作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成语“出纳之吝”提醒我们在管理金钱时要有智慧,不能过于保守。
“出纳之吝”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些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它常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色彩,给人一种小气、缺乏胸怀的印象。这样的联想在交流时也会影响我对某些人的看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对金钱非常吝啬,常常不愿意为朋友的聚会买单。这让我对他的态度产生了质疑,也影响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有时我也会在购物时考虑这个成语,提醒自己要适度大方。
在一首小诗中,我尝试融入“出纳之吝”:
金钱如水滔滔流,
出纳之吝常相忧。
心中若无宽广意,
何以共赏此花秋。
这首诗表达了对吝啬态度的批评,以及对宽广心态的向往。
在英语中,相似的表达可能是“penny-pincher”或“tightwad”,用来形容小气的人。这些表达在文化中同样具有负面含义,传达了对金钱的过分保守态度。
通过对“出纳之吝”的学*,我认识到在生活中,金钱的态度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这个成语提醒我在理财时要保持适度的大方与智慧,避免陷入小气的陷阱。
《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二》:“出纳之吝,非所以济民也。”
《后汉书·杨震传》:“出纳之吝,非所以广利也。”
《汉书·食货志下》:“出纳之吝,民不聊生。”
《史记·平准书》:“出纳之吝,国用不足。”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河北诸路并系灾伤,内定州一路,虽只是雨水为害,然其实亦及五分以上。只缘有司~,不与尽实检放,秋税内定州只放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