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5:43:51
“化整为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整体分解为多个部分。它的基本含义是把一个较大的任务、事物或问题拆分成多个小的部分,以便更容易处理、解决或理解。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并不十分清晰,但其意思与管理学和军事战略有密切关联。在管理学中,化整为零常被用来描述将复杂的项目分解为可管理的小单元的过程。在军事上,指挥官将部队分成小组以便更灵活地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化整为零”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职场和教育中,化整为零的思维方式被广泛应用。许多企业在项目管理中采用“敏捷开发”模式,就是将大项目分解为小迭代,通过不断反馈和调整来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中,将目标细化为小步骤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化整为零”给人一种明确和条理的感觉,能让人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感到安心和可控。它提醒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不必被整体的规模或复杂性所压倒,可以通过分步实施来逐渐克服困难。
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常常会遇到需要处理的复杂任务。每当我感到无从下手时,我会运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将任务拆分为小块,逐一攻克,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也减轻了压力。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表达: 在一个小村庄里,村民们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干旱。村长提议:“我们不能只盯着干旱这个大问题,应该化整为零,先从每个家庭的水源管理开始,逐步解决整个村庄的用水问题。”通过这个方法,村民们逐渐恢复了对水资源的管理。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divide and conquer”,强调将问题分解以便逐步解决。虽然两者的语境和用法略有不同,但核心思想相似,反映了人们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策略。
通过对“化整为零”的学习,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复杂和庞大的任务时,合理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思维方式不仅能帮助我更有效地解决问题,还能培养我系统性思考的能力。这一成语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价值,提醒我在沟通时保持清晰和条理。
上海成为孤岛之后,他们化整为零,装着难民的孩子逃了出来。
《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宝祐五年》:“乃令诸将,各率所部,化整为零,分道出击。”
《清史稿·兵志十二》:“乃令各营兵,化整为零,分驻要隘。”
《明史·兵志三》:“乃分其众,化整为零,使散处各地。”
《宋史·兵志五》:“乃令诸郡悉选禁军,分屯要害,俾化整为零。”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是以化整为零,散而复聚。”
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