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3:59:07
“倚门卖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靠在门边卖弄风情”。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人特别吸引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女性,常常以姿态、言语或行为来引起他人的关注,带有些许轻佻和卖弄的意味。
“倚门卖俏”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书中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门口卖弄风情的情景。这一成语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关注及对其行为的评价,含有一些讽刺的意味。
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那些喜欢引人注目的人,通常带有负面或调侃的色彩。它可以在日常对话、文学作品、社交媒体等场合中使用。例如,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可能用于形容一个女子的轻浮,而在日常对话中则可以用来调侃朋友的行为。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美丽常常与道德、智慧挂钩,而“倚门卖俏”则揭示了对女性美的社会期待与批判。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社交媒体时代“博眼球”行为的看法,表明了人们对外表和内涵之间的矛盾。
“倚门卖俏”带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的。一方面,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自信而又渴望被关注的人;另一方面,也让我意识到这种行为可能被视为轻浮或不成熟。这种复杂的情感促使我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平衡自我表达与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些朋友在社交场合中“倚门卖俏”,虽然他们的初衷可能是希望能够融入群体,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他人的非议。这让我反思,在追求关注时,我们应当保持适度,避免过于张扬。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运用这个成语:
月下倚门卖俏影,
灯前微笑映娇容。
虽知风华终须逝,
且把青春作梦中。
这首小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倚门卖俏”这种行为的思考。
在英语中,可以用“showing off”或“playing up to”,这些表达同样带有引人注意的意味,但通常不如“倚门卖俏”那样具体指代女性的行为。这反映了不同文化对吸引注意的看法和接受程度。
通过对“倚门卖俏”的分析,我对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反映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也让我思考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平衡自我表达与他人评价的关系。在语言学*过程中,理解和运用成语如“倚门卖俏”能够丰富我的表达,提升我的语言能力。
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警世通言》卷二十:“那妇人倚门卖俏,引得许多男子来家。”
《醒世恒言》卷三:“那妇人倚门卖俏,引得许多男子来家。”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他倚门卖俏,引得那些少年子弟都来看他。”
《金瓶梅》第二十回:“那妇人倚门卖俏,引诱西门庆。”
《红楼梦》第五回:“那宝玉只管倚门卖俏,不肯进去。”
或论文清书如姑禅入定,待讲书如布帛菽粟,太守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