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16:41
“确固不拔”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坚固而不会被拔起”,引申为形容意志坚定、立场稳固,不会轻易动摇或改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的信念、决心或某种状态的稳定。
“确固不拔”出自《书经》或《论语》等古代经典文献,虽然没有明确的单一出处,但该成语的构成字“确”和“固”都与稳固、坚固的意思相关。古代文人常用该成语来表示对某种原则或信仰的坚持和不懈追求。
“确固不拔”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忠诚和坚定的价值观,尤其在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都具备“确固不拔”的品质。在现代社会,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个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时,强调个人或集体的坚定信念显得尤为重要。
“确固不拔”给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与坚定感,常常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那些始终如一、坚持自我信念的人。他们在面对挑战时不退缩的勇气和毅力,常常激励我在困难面前也要坚定不移。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我曾经面临过选择职业道路的困扰。在家人的建议和自己的理想之间,我经历了一番挣扎,但最终我选择了“确固不拔”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坚定的态度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更加自信。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确固不拔”: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心中的信念如灯塔,
确固不拔,照亮前路,
无惧波涛,勇往直前。
在英语中,可以用“steadfast”或“unwavering”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这些词同样强调一个人在信念、决策或价值观上的坚定性。不同文化中对坚定信念的赞美和强调也反映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通过对“确固不拔”的深入理解,我意识到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加珍视在生活中保持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在不同情境中,适当地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力量和感染力。
因他们都有确固不拔的自信,所以决不会理会偶像保护者的嘲骂。
《文选·陆机·辩亡论》:“确固不拔,社稷之镇。”
《后汉书·班固传》:“确固不拔,国之柱石。”
《汉书·王莽传上》:“确固不拔,天下之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确固不拔,志之坚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确固不拔,民之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