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3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5:01
成语“反经行权”字面意思为“背离经书而行使权力”。它通常用来指那些不遵循传统、经典或正统的原则,而是采取了个人或非常规的方式来进行治理或决策。其基本含义是对权力的行使缺乏依据,可能导致不当或不正之举。
“反经行权”源于古代对儒家经典的重视。儒家认为,政治权力的行使应当遵循传统的道德和法律准则。该成语的使用背景可能与历史上一些君主或政治家的行为有关,他们往往背离这些传统而采取独断专行的方式,最终导致了政治的不稳定或社会的混乱。
在现代社会中,“反经行权”常用来形容一些公职人员或领导者在决策时不参考法律法规或社会公认的标准,可能在职场、政治演讲、社会评论中出现。例如,某位官员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舆论可能会指责其“反经行权”。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礼制和道德的权威,反经行权的行为常被视为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因此,成语在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具有警示和批判的意义。在现代社会,随着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反经行权”被广泛应用于对权力滥用的批评。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权力的责任与道德,反映了对权力滥用的忧虑。在日常生活中,它提醒我们要对权力保持警惕,并关注行为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遇到一位领导在决策时忽视公司章程,导致团队士气低落。此时我想到了“反经行权”,并尝试用它来劝说领导重视规章制度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我尝试融入“反经行权”:
权力如风轻易行,
反经行权误众生。
古训今朝谁尔记?
道德之舟需共撑。
在西方,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ule of law”,强调法律的至上性和权力的限制。与“反经行权”相对,西方文化通常更加强调法治的重要性,确保权力的行使有法可依。
“反经行权”让我深刻理解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成语,提醒我们在决策和行动时要遵循规则和道德标准,保持理性与公正。
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反经行权,以变法。”
《资治通鉴·唐纪》:“李泌反经行权,以安天下。”
《后汉书·班超传》:“超反经行权,以平西域。”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反经行权,以辅政。”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反经行权,以救赵。”
而今客居数千里之外,只得~,目下图个伴寂寥之计,他日娶了正妻,遣还了他亦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