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9:2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4:40
成语“反水不收”的字面意思是指“翻身后不再收回”,通常用来形容已经做出的决定或选择无法更改,尤其是在做出背叛或反叛决定之后。其基本含义是强调某种选择或行为一旦做出,就不可能再回头,强调决绝和坚定。
“反水不收”这个成语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其意象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水域和航海文化。在航海中,船只一旦改变航向,逆流而上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方向,象征着一旦做出决定就难以更改。此外,成语的使用也可能与历史上某些**有关,如政治和军事上的背叛行为。
“反水不收”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决策的坚定性被高度重视,尤其在历史、政治和商业领域中。成语“反水不收”反映了这种文化理念,即一旦做出选择就应承担后果,这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时。
“反水不收”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坚定和无奈。它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三思而后行,避免陷入后悔的境地。同时,也让人联想到坚持与放弃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历过一次重大决策的选择。当时我选择了一条不太寻常的职业道路,虽然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知道“反水不收”,必须全力以赴。最终我发现这个决定虽然艰难,但让我获得了许多成长。
在一首小诗中融入“反水不收”:
流云轻荡随风行,
心中决意如水清。
一去不复归何路,
反水不收只向前。
这首诗表达了在面对选择时的坚定与决心。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如“no turning back”,意指一旦做出决定便无法回头。虽然具体表达不同,但相同的主题是对决策坚定性的强调。
通过对“反水不收”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决策的重要性和不可逆转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还提醒我在生活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选择。它在日常沟通和文学创作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为益。反水不收,后悔无及。
《后汉书·袁绍传》:“绍曰:‘吾闻反水不收,今吾既得之,岂可复失之?’”
《汉书·王莽传》:“莽曰:‘吾闻反水不收,今吾既得之,岂可复失之?’”
《战国策·齐策二》:“田忌曰:‘吾闻反水不收,今吾既得之,岂可复失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子反曰:‘吾闻反水不收,今吾既得之,岂可复失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东归,曰:‘吾闻反水不收,今吾既得天下,岂可复失之?’”
商朝时期,姜尚(姜太公)才学过人,精通兵法,但因家贫,他的妻子马氏见他年老没出息就离开他,他只好到渭水边搭茅屋钓鱼为生,周文王拜他为国师,姜太公助周文王灭了商朝,他的妻子要求复合,他取一盆水泼地如能收回就复合
谁都知道~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