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0:2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25:03
“反璞归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将璞玉(未雕琢的玉石)还原为其最初的本质,寓意回归到本真、简单的状态。引申义为抛去外在的华丽和复杂,回归到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的状态。
“反璞归真”出自《庄子》中的“反璞而归真”。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生活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成语体现了庄子思想中追求内心自由和真诚的理念。
“反璞归真”可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和演讲等场景。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成长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来鼓励别人保持真实自我;在演讲中,可以强调追求真实和简单的重要性。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快节奏和物质化的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渴望能够“反璞归真”,寻求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这一成语在当代生活中具有重要的适用性,鼓励人们关注内在价值,而非外在表现。
“反璞归真”给人一种宁静、简约的情感反应,让人想起自然、真实的事物。它引导我们去思考生活的本质,激发对真实自我的追求,促使我们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晰的内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常常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和外在的影响。有一次,我决定暂时放下工作,去乡下旅行,亲近大自然。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反璞归真”的深刻含义,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喧嚣的城市中,
我寻觅那一抹静谧,
反璞归真,心灵的归宿,
在那片绿野,重拾真实。
在英语中,有一个相似的表达是“back to basics”,强调回归基础的理念。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思想也普遍存在,如日本的“侘寂”美学,强调简单、自然和不完美的美。
通过对“反璞归真”的学习,我深刻意识到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思考生活的本质时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关注内心的真实与自然,这将对我的成长和沟通有重要的影响。
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文心雕龙·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老子》第二十五章:“复归于婴儿。”
《庄子·秋水》:“反其真,以全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