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6:53:02
“名利双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名声和利益都获得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既得到了良好的名声,又获得了经济利益或物质回报,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的成功。
“名利双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名利”二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名”指的是声望、名声,“利”则是利益、财富。名与利的结合反映了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尤其是在商业和政治领域。
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成功的案例,适用于商业、政治、学术等多种场景。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名与利是人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这反映了社会对成功标准的认同。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商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名利双收”更是许多人奋斗的目标。不少人在追求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以此成语作为激励的座右铭。
“名利双收”让我联想到成功与认可带来的自豪感。它也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名声和利益并不是唯一的目标,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成长和对社会的贡献。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经参与过一个项目,最终不仅获得了团队的认可,还获得了一笔奖金。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名利双收”的真实含义,感受到努力带来的双重回报。
在一首小诗中融入“名利双收”:
春风得意马蹄疾,
名利双收笑声飞。
一心向前不回首,
前路似锦愿常随。
在英语中,类似于“名利双收”的表达可以是“to have it all”,表示在生活中取得了全面的成功。虽然两者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对成功的追求。
通过对“名利双收”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成功的多重维度,也意识到在追求名声和利益时,保持自我价值观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使我在生活中更注重综合发展。
因为他此番奉委,一定名利双收,因此大家借了趵突泉地方,凑了公分备了一席酒替他送行。
《清史稿·食货志》:“清初,海禁既开,商贾往来,多有以贸易致富者,名利双收。”
《明史·食货志》:“明初,海内富庶,商贾云集,多有以贸易致富者,名利双收。”
《宋史·食货志》:“时商贾辐凑,市井繁荣,官吏亦多以货殖为业,名利双收。”
《后汉书·班超传》:“超既在西域,朝廷嘉其功,封为定远侯,名利双收。”
《史记·货殖列传》:“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于京师,名利双收。”
其实~,三百六十行生意,再没有强如做官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