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14:4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5:03
成语“宴安鸠毒”字面意思是“在宴会上安乐,鸠鸟却有毒”。其基本含义为:表面上安逸快乐,实际上隐藏着危险或毒害,常用来形容表面繁华而内里危机的状态。
“宴安鸠毒”出自《诗经·小雅·车攻》,原文为“宴安鸠毒,君子之德”。这个成语的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有关,表达了一种对表面繁华的警惕与对潜在风险的关注。它强调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
在文学作品中,“宴安鸠毒”常常用于描述那些安于现状而不思进取的角色,提醒读者要保持警惕。在日常对话中,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表面安逸但实际上潜藏危机的局面,比如对经济繁荣但潜在风险的抨击。在演讲中,该成语可用作警示,强调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潜在的问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居安思危的观念深植于人们的思想中。“宴安鸠毒”反映了对表面繁华的警惕,提醒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不能忽视潜在的威胁。在现代社会,这一成语仍然适用,尤其在经济、政治和环境等领域,提醒人们保持警醒。
“宴安鸠毒”给人一种复杂的情感反应,既有对安逸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潜在危险的警惕。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更加全面,促使人们在享受生活时保持理智和清醒。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个看似完美的工作环境,大家都很开心,但我注意到公司在财务上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我时常提醒同事们“宴安鸠毒”,提醒他们关注潜在问题,以免在未来遭遇危机。
在一个故事中,可以设想一个王国在盛大的庆典中,人民欢声笑语,但国王却在暗处忧虑着外敌的侵扰。故事可以借助“宴安鸠毒”的意象,展现王国表面繁荣与暗藏危机之间的对比与冲突。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表面光鲜,内里腐朽”,或者“盛宴之下的阴影”。这些表达都强调了警惕与对比的主题,虽然在具体文化背景上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相似。
通过对“宴安鸠毒”的学*,我理解了在生活中保持警醒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时更加全面。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临任何情况时,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关注潜在的风险。
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资治通鉴·汉纪·武帝元狩元年》:“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后汉书·班超传》:“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汉书·贾谊传》:“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春秋时期,邢国遭到北方的狄人的侵略,其向齐国求救。相国管仲立即向齐桓公报告。齐桓公有些犹豫不决。管仲说:“我们对周公的后代不能不管,一个国家如果沉湎于安乐当中,就像鸩毒一样。”齐桓公决定发兵救邢国
直至桂军发难,边隅震惊,始知~之不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