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5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24:51
“流血漂杵”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在流血的情况下用杵来漂洗,通常用来比喻为达成某种目标而付出极大的努力与代价。其基本含义强调了为了实现某种理想或目标而不惜牺牲自身的痛苦,体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流血漂杵”源自古代的故事,具体典故可以追溯到《战国策》中关于一位志士的故事。他们在追求理想的时候,甘愿付出生命与鲜血,甚至用自己的血液来漂洗杵子,象征着为了理想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追求理想、奋斗不息的精神。
“流血漂杵”常用在以下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流血漂杵”在**文化中,常常与忠诚、奋斗、牺牲等主题相关联,反映了儒家文化中对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于描述那些在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不怕艰苦、不惧牺牲的人。
“流血漂杵”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敬佩与感动,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付出努力和牺牲。这种情感也促进了个人对奋斗的理解和对困境的反思。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经为了一个重要的考试而努力复,几乎每天都要熬夜,直到身体感到疲惫。那段时间让我深刻体会到“流血漂杵”的意义,虽然过程艰辛,但最终的成绩让我感到自豪。
在某个冬天的夜晚,雪花纷飞,寒风刺骨,我坐在书桌前,心中默念:“流血漂杵,何惧寒风?”我知道,只有坚持和努力,才能将梦想的种子在这片冰冷的土地上扎根发芽。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no pain, no gain”(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强调努力与成果之间的关系。尽管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反映了奋斗与牺牲的共通主题。
通过对“流血漂杵”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努力和牺牲都是不可避免的。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在未来的学和生活中,我将继续践行这种精神,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资治通鉴·汉纪》:“战于赤壁,曹操军大败,流血漂杵。”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战于官渡,袁绍军大败,流血漂杵。”
《后汉书·光武帝纪》:“战于巨鹿,流血漂杵。”
《汉书·王莽传》:“战于昆阳,莽军大败,流血漂杵。”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军大败,流血漂杵。”
~,方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