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0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24:09
成语“爬山涉水”字面意思是“爬山”和“涉水”,指在山上攀登和在水中涉过,形象地描绘了克服艰难险阻的过程。基本含义是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前行,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追求目标或进行某项活动时所经历的艰辛。
“爬山涉水”没有明确的文学出处,但其字面构成和使用反映了古代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真实经历。**的山水地形多样,历史上,人们常常需要攀爬高山、涉过河流,这种经历在古人的文献、诗歌中反复出现,成为了人们勇敢拼搏、不怕艰辛的象征。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的传统文化中,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被视为一种美德。成语“爬山涉水”不仅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奋斗,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怕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爬山涉水”常常带给人坚持与勇气的联想,让人想到面对困难时不放弃的决心。这种情感激励着我在面临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
在我大学期间,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爬山涉水”的时刻。无论是熬夜复*,还是在模拟考试中遇到挫折,我都告诉自己要坚持,最终成功考上了研究生,回想起那段经历,真是艰辛而充实。
在一首小诗中可以这样写:
爬山涉水向前行,
勇气如风随影生。
艰难路途终不惧,
心中梦想永不停。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vercoming obstacles”,强调克服困难的过程。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奋斗和坚持的精神。
“爬山涉水”不仅仅是对艰辛过程的描述,更是对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挑战的生活态度的体现。在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语言的魅力,同时也激励我在生活中用这样的精神去面对各种挑战。
一年多的时间里,周副主席白天和我们一样爬山涉水,栉风沐雨。
《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杜少卿从水路过了黄河,雇了一辆车,晓行夜宿,一路来到江南,进了南京城,将行李搬到家中,歇息了一天,便同沈琼枝坐了轿子,把江北的地方游遍,风景尽皆领略过了,那日到了一个地方,爬山涉水,到了一个庵里,庵名‘斗姥阁’。”
《老残游记》第八回:“一路爬山涉水,走了一天,在路上与那两个外国人谈了许久。”
《聊斋志异·促织》:“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置之盆中,昂昂若鹤立鸡群者,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置之盆中,昂昂若鹤立鸡群者。”
《西游记》第二十三回:“师徒们爬山涉水,好容易才到了那山脚下。”
《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径巫峡,峡长谷深,非爬山涉水之地,往来者罕至焉。”
我们一路~,终于到达了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