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1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51:59
“描眉画眼”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工具(如笔)在眉毛和眼睛上进行修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装饰或修饰,强调对外表的追求和注重,常带有某种程度的轻蔑意味,暗示这种修饰可能是表面的、肤浅的。
该成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化妆*俗。在古代,尤其是汉唐时期,女性的化妆艺术逐渐发达,描眉画眼成为一种流行的美妆方式。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多有提及,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的追求。虽然确切的出处不易追溯,但在相关的诗文中经常出现化妆和装饰的描写。
“描眉画眼”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审美观和化妆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描眉画眼”反映了对美的追求,但也隐含了对表面功夫的批评。在现代社会,随着个体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一成语的使用也在逐渐变化。虽然外在形象依然重要,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内在修养和真实的自我表达。
这个成语常常让我联想到对美的追求与表面化的现象。它提醒我在生活中不要过于关注外表,而忽视内在的真实和深度。同时,它也引发我对社会审美标准的思考,尤其是现代社会中对于“美”的定义越来越多样化。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朋友,她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常常花费大量时间在化妆上。然而,我逐渐发现她在谈吐和思维方面却显得有些浅*。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描眉画眼”所蕴含的意义,也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注重内在的修养。
在某个故事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描眉画眼”:
在那个繁华的城市里,许多年轻女孩每天都在描眉画眼,尽力打扮自己,希望在时尚的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然而,她们却在追逐外表美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忘却了真正的生活意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window dressing”,意为表面装饰,强调表面的华丽而忽视实际内容。这两者都反映了文化中对表面的关注与对内在价值的忽视。
通过对“描眉画眼”的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外表与内在之间的关系。这一成语不仅在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文化背景中反映了社会的审美观念。它让我意识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真实和内在的丰富性比仅仅追求表面的华丽更为重要。
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
《聊斋志异·阿绣》:“阿绣描眉画眼,打扮得如花似玉。”
《醒世恒言》卷三:“那妇人描眉画眼,打扮得十分妖艳。”
《儒林外史》第三回:“那妇人描眉画眼,打扮得妖娆。”
《金瓶梅》第二十回:“西门庆见他描眉画眼,打扮得十分俏丽。”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凤姐儿笑道:‘你描眉画眼的,倒像是个新媳妇儿。’”
一对一对的,俱是搽指抹粉,~,装腔作势,扭捏袅娜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