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4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2:02:24
成语“扫除天下”字面意思是扫除整个世界,基本含义是指消灭一切邪恶、混乱的事物,达到清明、和谐的状态。它通常用于形容一种清扫、整顿的行为,带有积极向上的意味。
“扫除天下”并非来源于某个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可以与古代**政府进行政治清理、整顿的行为联系起来。古时,治理国家常常需要清除贪官污吏、清理社会风气,因此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对清明政治的一种向往。
在不同的语境下,“扫除天下”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整顿。例如,在文学作品中,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英雄人物为了实现理想而打击腐败;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讨论某项政策的实施效果。
同义成语:清理门户、整顿风气
反义成语:放任自流、放纵不羁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扫除天下”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问题,但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呼吁对不良现象的整治,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扫除天下”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去追求更好的社会状态。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为正义而战的英雄,激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我参与的志愿活动中,曾经组织过一次社区清扫活动。那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扫除天下”的意义,不仅仅是清理环境,更是为了提升社区的整体风气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扫除天下”:
万物复苏春风起,
扫除天下旧尘埃。
心中理想如明月,
共铸和谐新未来。
这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及追求。
在英语中,可以用“clean the slate”或“clear the air”来表达类似的意思,虽然这些表达的具体情境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同样传达了清理、整顿的含义。不同文化中对“扫除”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对“扫除天下”的全面理解,我认识到它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社会责任和个人使命感的呼唤。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种积极的态度能够激励我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明史·海瑞传》:“瑞上疏曰:‘臣闻王者之治天下也,必先正其本,本立而道生。国之本在于民,民之本在于教。教者,所以埽除天下之弊,兴隆礼义之风也。’”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上疏曰:‘臣闻王者之治天下也,必先正其本,本立而道生。国之本在于民,民之本在于教。教者,所以埽除天下之弊,兴隆礼义之风也。’”
《晋书·王导传》:“导上疏曰:‘臣闻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正其本,本立而道生。国之本在于民,民之本在于教。教者,所以埽除天下之弊,兴隆礼义之风也。’”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群上疏曰:‘臣闻王者必务正其本,本立而道生。国之本在于民,民之本在于教。教者,所以埽除天下之弊,兴隆礼义之风也。’”
《后汉书·陈蕃传》:“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埽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东汉桓帝时朝廷议郎陈蕃小时候住在一个杂乱无章的院子里潜心读书,客人来访,父亲要他打扫干净一些,他说:“大丈夫应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能只顾一个小小的庭院呢?”后来,汉桓帝在宫中养了几千美女,陈蕃慷慨陈辞要求遣散
男子汉当以~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