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8:10
成语“忸忸怩怩”由两个部分组成,每部分都表示一种含蓄、羞怯的情感。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因羞涩而显得扭捏、不自然。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害羞、局促不安,通常与情感表达、社交场合相关。
“忸忸怩怩”出自元代杂剧《西华山陈抟高卧》,文中描述了人物因情感复杂而表现出的羞涩和犹豫。此成语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用于形容女子或年轻人因爱情或社交场合而产生的羞赧情感。
“忸忸怩怩”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例如在描述恋爱中的青少年时。此外,在日常对话中也可用来形容某人因羞涩而不知所措的状态。演讲中,使用此成语能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某种情感的羞怯感。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羞涩常常与女性的端庄、矜持相联系,因此“忸忸怩怩”常用于描绘女性的情感状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适用,但其使用场合可能更加多元化,涵盖广泛的社交场合。
“忸忸怩怩”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温暖而又略带羞涩的联想,尤其在青春期的情感表达中,往往充满了青涩与甜蜜。它也引发了对人际关系中羞怯和胆怯的思考,让人意识到情感表达的复杂性。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班会上忸忸怩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尽管内心有许多想法,但因羞涩而难以开口。这种情感状态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时的脆弱与真实。
在一首小诗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忸忸怩怩”:
月下独坐思君情,
窗前影摇,心忸忸怩怩。
语未出口,已羞红面,
何时共饮,解我思念。
在英语中,“shy”或“bashful”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含义,但在不同文化中,羞涩的表现方式和社会接受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羞涩被视为一种优雅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可能会被看作是缺乏自信。
通过对“忸忸怩怩”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仅是简单的羞涩,更是对人际关系中微妙情感的敏感捕捉。它在语言学中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让我在描述复杂情感时更加得心应手。
《镜花缘》第五十回:“她忸忸怩怩,显得十分羞涩。”
《醒世恒言》卷三:“她忸忸怩怩,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聊斋志异·聂小倩》:“小倩忸忸怩怩,似有难言之隐。”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他忸忸怩怩,不肯说出实话。”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心中忸忸怩怩,不知如何是好。”
她~地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