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4:24:3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08:28
成语“忿世嫉俗”由“忿”、“世”、“嫉”、“俗”四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对现实社会感到愤怒,嫉妒世俗的风气。基本含义是指对当今社会的不满和对普遍流行风俗的反感,常用来形容一些人对社会现象持有激烈的批评态度。
“忿世嫉俗”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出处,但它的构成可以与古代文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相联系。在**古代,许多文人对社会的不公和流行文化的庸俗感到愤怒,常常通过诗歌和文章表达自己的不满,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这种文人对社会风气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忿世嫉俗”常用于文学作品中,尤其是那些涉及社会问题和人性探讨的作品。在日常对话中,可能用于表达个人对某些流行现象或社会问题的不满。例如,在讨论当下的潮流文化或社会问题时,某人可能会说:“我对这种现象感到忿世嫉俗,真希望能够改变现状。”
同义成语:愤世嫉俗、心怀不满
反义成语: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在**历史上,许多文人通过诗歌和散文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世俗风气的不满,这种文化传统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以“忿世嫉俗”的态度在网络上发表看法,反映了当代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忿世嫉俗”这个成语带给我一种激烈的情感反应,反映出内心对社会不公和庸俗现象的愤慨。这种情感能够激励人们进行思考和表达,让我在语言使用中更加关注社会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经在一场关于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提到“忿世嫉俗”,表达了我对某些流行文化现象的不满。通过这样的表达,我能够更清晰地传达我的观点,并引发他人的共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忿世嫉俗”:
浮华世界难自持,
忿世嫉俗心难平。
一曲悲歌诉衷肠,
何时归去寻真情。
通过这样的诗句,表达了对当今社会浮华的批判和对真情的渴望。
在英语中,可以用“cynical towards society”来表达类似的情绪,尽管其涵义有细微差别。不同文化中对于社会批判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流行风俗的反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通过对“忿世嫉俗”的学*,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对社会的看法。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我在思考社会问题时更加敏感和理性。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现象,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尊至者,不平恒继之,忿世嫉俗,发为巨震,与对跖之徒争衡。
《宋史·文同传》:“文同性刚直,忿世嫉俗,与时多忤。”
《晋书·皇甫谧传》:“皇甫谧少好学,博综典籍,忿世嫉俗,著《高士传》。”
《后汉书·王符传》:“王符隐居著书,忿世嫉俗,号为《潜夫论》。”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放,忿世嫉俗,作《离骚》。”
《庄子·外物》:“忿世嫉俗,不可与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