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4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09:23
“生杀与夺”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生”和“杀”以及“夺”。其基本含义是指掌握生死、权力和财富的权利或能力,通常用来形容某个权力者的至高无上的权威,能够决定他人的生死和财富。
“生杀与夺”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原文是“生杀与夺,何以至于此?”这里的“生杀”指生死之权,而“夺”则指夺取他人财物的权利。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统治者对臣民的绝对权力,强调了权力的控制和影响。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种强大的权力,通常在政治、军事、或权力斗争的语境中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来描绘统治者的专制,也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的权力过于强大或对他人生活的干预。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生杀与夺的权力主要掌握在和统治者手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在现代社会,虽然这种权力的直接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但在某些政治和商业环境中,仍然可以看到类似的权力关系。该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也常用来批评某些领导者的专制行为。
“生杀与夺”往往带有一种压迫感和恐惧感,联想到的是对权力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无力。它引发人们对权力不公、社会不平等的思考,提醒我们关注权力的滥用。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一位上司,他的权威使得团队成员们都感到压力很大,生怕因某个小错误而遭到他的惩罚。在这样的环境下,团队的创新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影响。
在某个古老的王国,国王拥有生杀与夺的绝对权力,但他却因权力的孤独而感到悲伤。他想要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只因恐惧而来的人。于是,他决定放下权杖,试图与人民建立真正的联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life and death power”,强调对他人命运的控制。在西方文化中,权力的表现形式与管理理念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对权力滥用的讨论。
通过对“生杀与夺”的深入分析,我意识到权力的本质和影响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理解这一成语不仅有助于丰富我的词汇,也让我更好地理解权力关系在社会中的复杂性。
《周官》内史掌王之八柄,爵禄废置,生杀与夺,执国法及国令之贰以考政事。
《资治通鉴·唐纪》:“生杀与夺,权归于将。”
《后汉书·宦者列传》:“生杀与夺,威福由己。”
《汉书·刑法志》:“生杀与夺,皆出于法。”
《史记·秦始皇本纪》:“生杀与夺,一决于上。”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生杀与夺,民之命也。”
对于这些种族奴隶,国家是操有~之大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