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5:41
“教学相长”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教学和学互相促进”。其基本含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反而也能够加深自身的理解和知识水平;而学生在学中,也能够通过提问和思考,促进自己的成长。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原文为“故君子之学,必先讲求,彼此相长”。这段文字强调了教学与学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反映了古代教育思想中重视互动和交流的特点。它体现了儒家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学和成长。
该成语可以广泛用于多个场景: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事业,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学相长”反映了儒家重视教育、鼓励互动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这一成语依然适用于强调互动式教学和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探究式学和合作学的环境中。
“教学相长”让我联想到师生之间温暖和谐的关系,并激励我在学和教学中积极参与互动。它传达了一种互助和成长的情感,让我在学中更加珍惜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在我的学经历中,曾经参与过一个小组讨论,大家互相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最终使我对一个复杂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重要性,意识到在学中,交流与互动是不可或缺的。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师与生,手相携,
问与答,心相契。
教学相长共成长,
知识海洋共徜徉。
在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Teaching is a two-way street”,即教学是双向的。这与“教学相长”含义相似,强调了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互助。
通过对“教学相长”的深入学,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交流与成长。这个成语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重视与他人的沟通与反馈,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此之谓王资。”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此言教学相长,不教亦教也。”
《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论语·述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此言教学相长之理也。”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再如教员天天在堂上给大家讲,不特不能减其所有,反可得~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