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4:5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3:15:56
成语“敛容屏气”由“敛容”和“屏气”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上,“敛容”指收敛面容,换句话说,就是收起表情;“屏气”意为屏住呼吸。整体来看,该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一种为了不打扰他人或为了集中注意力而表现出的安静和专注的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保持安静、专注,避免打扰他人。
“敛容屏气”出自《史记·李斯列传》。李斯在与他人交谈时,为了表示对话题的重视和尊重,采取了这种姿态。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代士人对言行举止的礼仪要求,展现了对他人情感和思想的尊重。
“敛容屏气”常用于描述需要安静、专注的场合,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敛容屏气”在传统文化中体现了儒家对于礼仪和内敛的重视。在正式场合、仪式等情况下,这种态度被广泛接受和推崇,反映了尊重他人和自我修养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沟通方式更为开放,但在某些场合,如学术讨论、公共演讲等,保持安静与专注依然是受到重视的。
这个成语常让我联想到集体活动中的静谧时刻,比如在音乐会、戏剧演出或重要演讲中,大家都默默期待、专注于台上的表演。这种安静的氛围中,情感更加厚重,思想也更为集中,使人感受到一种集体的共鸣。
在我参与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讲者讲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时,我注意到周围的同学都敛容屏气,专心致志。这种氛围让我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也促使我更加投入地去理解讲者的内容。
在一片悠然的竹林中,微风轻拂,鸟儿在树梢鸣唱。听着这自然的音律,我们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便在这安静的时刻,敛容屏气,细细品味眼前的美好。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hold one’s breath”,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紧张或期待的时刻保持安静、集中注意力的状态。在西方文化中,专注与安静同样被视为尊重他人的表现,尽管表达方式略有不同。
通过对“敛容屏气”的学,我认识到在交流和互动中,安静与专注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尊重他人和自我修养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一成语,帮助我更好地传递情感和思想。
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元年》:“光武乃敛容屏气,不敢复言。”
《后汉书·班超传》:“超乃敛容屏气,不敢复言。”
《汉书·王莽传上》:“莽乃敛容屏气,不敢复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敛容屏气,坐而待旦。”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敛容屏气,以听命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