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34:3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1:15:08
“急敛暴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迅速地征收(税款或财物),形容政府或官员在急于获取财富时采取的强硬、粗暴的手段。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暗示对民众的不公和压迫。
成语“急敛暴征”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反映的情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古代的封建社会中,官府为了满足财政需求,常常采取急功近利的方式进行征税,结果造成了民众的极大不满与反抗。这一成语因此在现代语境中也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讨论政府行为或经济政策时。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急敛暴征”在**历史上反映了官民关系的紧张。当政府急于征税时,往往会引发民间的不满和抗争。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适用,尤其是在讨论不合理的税收政策、政府财政管理等问题时,它揭示了对民众权益的忽视和剥夺。
该成语常常带来负面的情感反应,如愤怒、不满等。它让人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因税收而引发的民变,激发人们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使用该成语时,往往伴随着对不公正现象的控诉,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目睹一个小商贩因政府的急敛暴征而被迫关门,感受到了小企业在政策面前的无奈。这让我更加关注社会政策对普通人的影响,促使我在日常交流中更加注意使用这样的成语。
在一首诗中,或许可以这样写:
官道如虹急敛暴,
民声怨怼似潮涌。
谁能解我心中痛,
愿得安宁岁月长。
通过这样的写作,成语不仅被融入到诗歌中,同时也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vy-handed taxation”或“oppressive tax collection”,它们同样指政府对民众的强制性征税。这些表达在西方历史上也有其根源,反映了对权力和自由的争斗。
对“急敛暴征”的理解让我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历史的沉重。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某种行为的描述,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唤。在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语言使用,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成为更有责任感的公民。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