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05:34
成语“大名鼎鼎”的字面意思是“声名显赫,广为人知”。其中,“大名”指的是著名的名字或声誉,“鼎鼎”本义是形容盛大的样子,特指鼎盛的状态。整体上,它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内非常有名,受到广泛的认可。
“大名鼎鼎”源于古代的“鼎”。鼎是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通常用来象征权力和地位。鼎的数量和大小常常与一个人的地位成正比,因此“鼎鼎”在这里引申为声名显赫。这个成语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左传》,其后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对声誉和地位的重视。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名声往往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社会地位密切相关。因此,“大名鼎鼎”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反映了社会对成功的追求。在某些文化中,名声和声誉被视为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本,影响着个人的生活和职业机会。
“大名鼎鼎”给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正面的,令人敬仰和崇拜的感觉。它不仅象征着成就与成功,也引发人们对名人生活的向往和讨论。在表达时,可以用它来增强语气,传达对某人或事的钦佩。
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曾经参加过一次关于科技创新的论坛,论坛上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科技企业家出席。听他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时,我深刻体会到“大名鼎鼎”这个成语所传达的那种光环效应,激励着我向他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是商界的大名鼎鼎,
如星辰般闪耀于夜空,
每一步都是历史的脚印,
每一个决策都在风中回响。
在英语中,“well-known”或“famous”可以与“大名鼎鼎”对应,但这两个词并不具备成语的韵律和文化深度。在某些文化中,名声与成就的联系可能更为复杂,涉及到个人的道德、价值观等多重层面。
通过对“大名鼎鼎”的学,我认识到成语不仅是语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它在日常交流中可以有效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成语,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乃江东名将,有大名。”
《红楼梦》第三回:“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清史稿·林则徐传》:“林则徐,字元抚,福建侯官人。嘉庆进士,历官至湖广总督,有大名。”
《明史·海瑞传》:“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国子监,以直节著闻,有大名。”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毅有大名。”
当时有华灵毡士者,~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