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9:3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5:43
成语“如鸟兽散”的字面意思是像鸟兽一样逃散,形容人群在受到惊吓或威胁时迅速分散、逃离。它通常用来比喻在某种压力或困境下,人们迅速四散而逃的情景。
“如鸟兽散”的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最早见于《三国演义》。在小说中,孙权派人进行突袭,敌军受到惊吓,迅速逃散,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情景。该成语体现了对逃避与混乱的生动描绘,反映出战乱时期人们的脆弱与无助。
“如鸟兽散”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如鸟兽散”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不安定性,战争频繁使得人们常常处于恐惧之中。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适用,用于形容在某种危机或恐慌情况下人们的反应。它可以引发对安全感、团结与逃避心理的深入思考。
该成语在我心中引发了对逃避和无助的思考。它让我联想到在面对压力时,有时人们会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这种情感反应促使我在表达时更加关注人们在困境中的心理状态。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经历过一次突发的火灾演,很多人都如鸟兽散,争先恐后地离开。虽然这是一次演,但我意识到,面对突发情况,人们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逃跑,而不是冷静处理。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这个成语的深刻含义。
在一个小故事中,可以这样写: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突如其来的雷声惊醒了村庄的每一个人,所有人如鸟兽散,纷纷逃入黑暗的森林,只有月光静静地照耀着空荡荡的村落。
在英语中,类似于“如鸟兽散”的表达可以是“like rats fleeing a sinking ship”,意指在危机时刻,人们的逃避行为。这种表达同样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不安和恐惧,显示了文化间对逃避行为的共同理解。
通过对“如鸟兽散”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在描述人们在危机情况下心理和行为的重要性。在语言学中,掌握这样的成语不仅能丰富表达,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动态。这个成语让我意识到,面对挑战时的选择不仅是行为上的,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
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汉武帝刘彻任命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为骑都尉,驻守北方边境。一次他率领五千人马从居延杀出,攻打匈奴境内的浚稽山,把三万匈奴兵杀得大败,匈奴单于派八万大军前来包围,汉军孤立无援,李陵只好叫伤残士兵作鸟兽散以免全军覆没
粤兵素弱,见之即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