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23:3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5:59
成语“妄生异议”由“妄生”和“异议”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无端地产生异议,指在没有充分理由或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发表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基本含义是形容对某事物随意发表意见,常带有批评或否定的意味,强调这种意见缺乏依据。
“妄生异议”的来源并不明确,可能是由古典文献中的某些用法演变而来。它的构成中,“妄”有虚妄、无根据的意思,而“异议”则指不同的观点或意见。这样的组合可以理解为对某种观点或做法的无端质疑,反映了对无根据的批评或争论的否定态度。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为贵”,妄生异议往往被视为不成熟或不负责任的表现。特别是在集体决策中,过多的无端质疑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在现代社会,虽然提倡多元化的观点,但“妄生异议”仍然提醒人们要有依据地进行讨论,避免无谓的争论。
“妄生异议”这一成语常带有负面的情感联想,可能让人感觉到指责或否定。在表达时,使用这一成语可能会让听者感受到批评的语气,需要注意语境的适当性。
在工作中,有时会遇到同事对方案提出“妄生异议”,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时,重要的是关注意见的依据,而不是仅仅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推动团队合作。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这样描写: “在这场激烈的辩论中,A无端妄生异议,让B感到失望。B心中暗想,是否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真理不再是追求的目标,反而是各种无依据的声音,遮蔽了理智的光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roundless objections”或“baseless criticism”。这些表达同样强调缺乏依据和合理性的异议。在不同文化中,虽然对无端质疑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对理性讨论的重视。
通过对“妄生异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这一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提醒我们在讨论时要有依据,还促使我们反思在表达不同意见时的态度与方式。在语言学*过程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深度。
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清史稿·曾国藩传》:“国藩曰:‘妄生异议,非所以定人心也。’”
《明史·海瑞传》:“瑞上疏曰:‘妄生异议,以乱政事。’”
《宋史·王安石传》:“安石曰:‘妄生异议,非所以安国家也。’”
《后汉书·杨震传》:“震上疏曰:‘妄生异议,以惑众听。’”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笑曰:‘妄生异议,非所以待天下士也。’”
还京,下刑部治罪,比挟诈欺公、~律,坐斩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