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35:2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46:04
成语“妄言妄听”由“妄言”和“妄听”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不加思考地说话和听取别人的话,常常带有错误、不真实或不负责任的意味。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随意发表意见或听信他人言论而缺乏判断力,强调了对言语的轻率和不谨慎。
“妄言妄听”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可以看出它的构成源于古代文人对言语和听闻的重视。在许多古代文献中,警惕轻信和随意言语的现象被频繁提及,强调理智与判断的重要性。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言语严谨的追求。
“妄言妄听”可以在多个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妄言妄听的现象愈加明显。许多人在没有充分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就分享或评论信息,导致谣言蔓延。这个成语在当代的适用性体现在对信息传播的警惕,对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倡导。
“妄言妄听”让我联想到一种无奈和警惕的情感,特别是在面对各种信息时的焦虑感。它提醒我在交流中要更加谨慎,培养自己的判断力,不随波逐流。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曾因一位朋友在社交平台上转发不实信息而引发了一场不必要的争论。事后,我们都意识到妄言妄听的危害,因此开始更加注重信息的来源与真实性。
在一次文学创作中,我尝试将“妄言妄听”融入一个故事情节: “在一个小村庄里,流传着一个关于诅咒的故事。村民们因为妄言妄听,纷纷避开了一个无辜的女孩,直到真相大白,大家才意识到轻易相信谣言的后果。”
在英语中,类似于“妄言妄听”的表达可以是“to speak without thinking”或“to spread rumors”。这些表达都带有对轻率言语的批评,反映了在不同文化中对言语谨慎的共同重视。
通过对“妄言妄听”的学习,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理性和审慎的重要性。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时代,这个成语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交流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分辨信息的真伪。
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妄听之奚。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妄言,孙权妄听。”
《后汉书·袁绍传》:“绍妄言,天下莫之能信。”
《汉书·艺文志》:“妄言者无罪,妄听者有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妄言,信陵君妄听。”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