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3:06:00
“炎天暑月”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炎热的夏天和酷热的月份。它用来形容夏季的高温天气,通常给人一种炙热、令人难以忍受的感觉。
“炎天暑月”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但其构成的字词各自都有丰富的历史背景。 “炎”通常指火热,而“暑”则是指高温的天气。“天”和“月”分别代表时间的段落,合在一起用以形容夏季的酷热。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季节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气候情况,适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气象报道等场合。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可能会用“炎天暑月”来描绘一个炎热的场景;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用它来形容外面的天气;在演讲中,可以用它来强调高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夏季常常与丰收和活力相关,但与此同时,炎热的天气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适。因此,“炎天暑月”不仅仅是气候的描述,它反映了人们在炎热天气中所经历的挑战与适应。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个成语的适用性和重要性愈加凸显。
“炎天暑月”常常引发人们对夏季的回忆和情感,可能是炎热的同时也伴随着欢乐的夏日活动,如海边度假、夜晚烧烤等。它也可能带来不适的感觉,提醒人们在高温中注意健康。
在我的生活中,炎热的夏季常常让我想到学校的暑假。在那段时间,我和朋友们常常去游泳池消暑,尽情享受“炎天暑月”带来的乐趣。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使用“炎天暑月”:
炎天暑月酷日斜,
绿荫如盖避暑佳。
蝉鸣阵阵声声急,
水边嬉戏笑声撒。
在英语中,“dog days of summer”可以与“炎天暑月”相对照,意思是夏季最热的几天。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对高温天气的感受。
通过对“炎天暑月”的学,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在描述气候现象时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人们生活体验的一部分。掌握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加生动、准确。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回:“炎天暑月,宝玉只觉身上一阵阵发热。”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炎天暑月,苏子瞻独坐书房。”
宋·苏轼《赤壁赋》:“炎天暑月,水波不兴。”
唐·白居易《夏日叹》:“炎天暑月,热气蒸人。”
《南史·梁武帝纪》:“炎天暑月,百姓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