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3:22:49
“鞭长不及”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鞭子伸得再长也无法及到远处,形象地比喻力量、影响或能力的局限性,常用来说明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距离、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或目的。
“鞭长不及”出自《左传》,原句是“君子之言,君子之行,君子之思,君子之德,君子之志,君子之行,君子之势,君子之命,君子之典,君子之鞭,长而不及”。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德行和能力,但也指出了即使能力再强,若距离太远,还是无法施加影响。成语的形成与古代社会对君子道德的重视密切相关。
“鞭长不及”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人际关系和影响力,成语“鞭长不及”反映了对现实局限性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的适用性依然存在,尤其是在讨论人际关系、职场问题或社会现象时,常常会用到。
该成语引发的情感通常是无奈与挫败感,它让人意识到目标的遥远和实现的困难。联想到生活中,常常会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使用时会带有一种感慨。
在我个人的经历中,有一次我尝试组织一次大型的志愿活动,但由于时间安排和人力资源的不足,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这让我深刻体会到“鞭长不及”的含义,意识到在计划事情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实际因素。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寒风呼啸,我独自走在街头,心中思念着远方的朋友。突然想起一句话:“尽管我们的友情如同那条长鞭,然而在这漫长的距离面前,终究是鞭长不及。”这样的夜晚,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与远方的友人产生共鸣。
在英语中,“out of reach”可以表达类似的意思,指某事物难以达到或获得。不同文化中对目标和实现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在于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反思。
“鞭长不及”不仅是一个表达局限性的成语,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务实,设定可行的计划。这个成语在我学*与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增强了我对现实的认识和思考。
见“鞭长不及马腹”。
春秋时期,楚庄王仗着势力强大不征得宋国同意派大夫申舟经宋国出使齐国,宋国杀了申舟。楚庄王派兵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援,大夫伯宗向晋景公建议不要出兵,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没有理由为了宋国而得罪楚国
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