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40:04
成语“形销骨立”字面意思是形体消失,骨骼仍然耸立,形容人瘦弱得没有肉,只有骨架。基本含义是形容一个人的身体极度消瘦,或者比喻某种事物的状态非常萧条、凋零。
“形销骨立”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原文为:“只见那女子,形销骨立,满面愁苦,恰似一朵残花。” 这句话用以描绘女子的瘦弱和凄凉的状态,深刻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形象的对比。
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对人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中,常常使用“形销骨立”来表达人物的疲惫、悲伤或绝望的情绪。在日常对话中,则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消瘦。在演讲中,适用于描述某种社会现象的衰退或文化的凋零。
在传统文化中,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形销骨立”不仅反映了身体的虚弱,也暗示了内心的绝望与无奈。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形销骨立”常用来形容因工作压力、精神压力而导致的身体状况,反映了社会对健康与心理问题的重视。
“形销骨立”让我联想到一些因遭遇挫折而变得消瘦的人,视觉上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内心也会产生同情与关切。这一成语常常带有悲伤的情感色彩,影响我的思维和表达,让我在描述人或事时更加注重情感的传达。
在我的生活中,曾有一位朋友因失业而感到沮丧,整个人看上去形销骨立。我尝试通过陪伴与鼓励让他重拾信心,最终他逐渐恢复了健康。这个经历让我更加理解了成语“形销骨立”背后的深意。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运用“形销骨立”: “春花秋月何时了,独立窗前影形销骨立,愁肠百结无从诉,唯有泪珠随风洒。”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skin and bones”,意指极度消瘦,反映出相似的状态和情感。不同文化中对瘦弱的看法可能会有所差异,但通常都带有一定的同情和关切。
通过对“形销骨立”的学习,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的重要性。这一成语不仅仅是对外在状态的描述,更是内心情感的映射。在今后的语言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运用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深度。
帝形容本壮,及至都,销毁骨立。
及放榜时,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痴若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