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8:2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20:39:22
成语“形影自守”字面意思是“形体和影子一起守护”,引申义为形影不离,形象与影子相伴,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孤独地守住自己的处境或状态,或者形容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
“形影自守”的来源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推测出其形成的背景。古代文人常以“形影”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人的内心状态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此成语可能源于古代诗词或文学作品中对孤独或内心世界的描绘,强调个体在某种环境下独自坚守的情景。
“形影自守”常用于描绘孤独的状态、坚持自我的决心或形象与自身情感的紧密关系。它可以在以下场景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文化中,孤独与坚持自我常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成语“形影自守”在现代社会仍然适用,尤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感到孤独和迷失,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我守护的意义。
“形影自守”让我联想到孤独者的坚韧与坚持。它引发对自我探索的思考,尤其在现代人际关系日益疏离的背景下,个体如何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意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历过一段孤独的时光,身边的人虽然很多,但却难以找到可以倾诉的人。那时我常常想起“形影自守”,这让我意识到即使在孤独中也要坚守自我,找到内心的力量。
在一首现代诗中,我尝试将“形影自守”融入其中:
在月光下,我的影子随我而行,
孤独的夜,形影自守,
心中的思念如星辰闪烁,
只愿在这宁静中,与自己对话。
在西方文化中,有类似的表达,如“all by oneself”,强调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挑战。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相似的主题在于孤独与自我坚守的内涵。
通过对“形影自守”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孤独与自我守护的深刻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样的成语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让我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细腻。
今白小姐人琴俱亡,小弟形影自守,决不负心而自求佳丽。
《新唐书·隐逸传·王绩》:“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咏作诗。尝有《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经》、《酒谱》,时人以为工。其形影自守,不交当世。”
《旧唐书·隐逸传·王绩》:“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或经过酒肆,动经数日,往往题咏作诗。尝有《醉乡记》、《五斗先生传》、《酒经》、《酒谱》,时人以为工。其形影自守,不交当世。”
《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有时独游泉石,望见者以为仙人。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著《帝代年历》,又尝造浑天象,云‘修道所须,非止史官是用’。深慕张良为人,云‘古贤无比’。以葛洪《神仙传》具所记神仙方药、鬼魅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乃著《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以传后学。其形影自守,不交当世。”
《宋书·隐逸传·陶潜》:“潜常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形影自守如此。”
《文选·潘岳〈寡妇赋〉》:“顾影兮自怜,心焉兮形影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