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4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32:55
“百喙如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一百个人的嘴巴说出来的话都是一样的,形容大家的意见和看法完全一致。该成语通常用来强调一致性和统一性。
“百喙如一”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庄子》。在庄子的哲学中,强调了事物的多样性和个体的独特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大家的看法也可能一致,这时则体现了群体的共识。成语中的“百喙”象征着众多的声音,而“如一”则强调了这些声音的统一。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百喙如一”在文化中,常常与集体主义相关。在社会背景中,强调团结和共识是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在团队合作、决策和政治活动中,体现出一种集体意识和共同目标。现代社会中,虽然强调个人的声音和观点,但在某些场合仍然会追求一致性,尤其在团队或企业的决策中。
该成语可能带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反应,代表着团结、合作和共识。它可以联想到集体行动的力量,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让人感到压抑,尤其是在个体观点被忽视的情况下。
在我参与的一个团队项目中,我们在面对一个重要的决策时,经过充分讨论,最终达成了共识,大家的意见“百喙如一”。这种一致性不仅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也使得我们的实施方案更加顺利。
在某个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由不同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经历了多次讨论与争论,最终在关键时刻达成一致,形成“百喙如一”的决策,成功应对挑战,展现出团队的力量。
在英语中,可以用“of one voi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强调一致的意见。在不同文化中,对集体意见一致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有些文化更强调个体的声音,而有些文化则更倾向于追求共识。
通过对“百喙如一”的学*,我认识到在语言表达中,一致性与多样性同样重要。这个成语在我日常交流中提醒我关注团队的共识,也让我思考如何在讨论中尊重不同的声音。它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使我在写作和演讲中能够更好地表达团队精神和合作的价值。
唯习闻湘人之言,百喙如一者若此。
《新唐书·文艺传中·韩愈》:“愈为文,议论百喙如一,不独以其志。”
《旧唐书·文苑传下·刘禹锡》:“禹锡文思敏捷,议论百喙如一,不独以其学。”
《清史稿·文苑传一·黄宗羲》:“宗羲论学,百喙如一,不独以其识。”
《明史·文苑传三·徐渭》:“渭诗文奇肆,论者谓其百喙如一,不独以其才。”
《宋史·文苑传五·李廌》:“君琦尝曰:‘文章之难,非得之难,言之难也。’故其议论百喙如一,不独以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