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1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8:15:30
“天下无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天下间没有敌手”。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某人或某物的实力、才华、技术等非常出众,达到无与伦比的地步,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匹敌的对手。
“天下无敌”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英雄传说。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和英雄被誉为“无敌”,例如三国时期的关羽、现代的军事领袖等。成语的使用可能与这些历史人物的英勇表现有关。具体的文献出处不易考证,但在古代文人作品中,常常会用此成语来表达对某种力量或才能的赞美。
“天下无敌”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天下无敌”在**文化中,常常与英雄、豪杰、成功人士等形象相联系,具有积极的正面评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依然被广泛使用,往往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内表现极为优秀的人或团队,体现了对卓越成就的追求与向往。
“天下无敌”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崇敬与仰望,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往往能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在我的学与工作中,我曾用“天下无敌”来形容某位老师的教学水平。她的授课风格和深厚的知识让我感到她在教育领域几乎没有对手,其他老师也曾向她学。
在写作中,我尝试将“天下无敌”融入到一首诗中:
战场之上英雄立,
刀剑交锋气如虹。
不惧千军万马来,
唯我天下无敌雄。
在英语中,类似表达是“unmatched”或“second to none”,同样表达了某种无可比拟的优秀。在不同文化中,强调个人英雄主义和卓越成就的成语和表达方式有很多,反映出人们对成功的普遍追求。
通过对“天下无敌”的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出某种无可比拟的状态,也能在交流中引发共鸣,增强表达的力量。在我的语言学与使用过程中,灵活运用成语能使我的表达更加丰富和生动。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先在长安时,闻更始即位,乃潜与同舍生韩子高谋曰:‘更始新立,天下未定,吾欲因乱世以取天下。’”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孔子说的‘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是否对?”孟子说:“当然对,仁德的力量是不能以人数多少来计算,一个君主爱好仁德,就会天下无敌。现在的诸侯都不愿意施行仁政,早晚会被施行仁政的君王灭掉的。
某闻许都曹操,扫荡中原,吕布、二袁皆为所灭,近又破马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