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0:4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11:34:50
“逸群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超越群体的才能”。它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一方面具有特别才能或独特见解的人,通常指的是在智力、才华、能力等方面远超于一般人,能够引领他人或在某个领域中独树一帜的人。
“逸群之才”出自《庄子·外物》。原文为:“逸群之才,抑其志焉。”意思是那些拥有卓越才能的人,若没有志向和追求,才能也会受到限制。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对于人才和志向的重视,强调了个人能力和追求目标之间的关系。
“逸群之才”可以在多种场合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逸群之才”在**文化中强调个体的优秀和独特性,反映了传统社会对人才的崇尚。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具备“逸群之才”特质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和认可。此外,随着社会对多样性和创新的重视,这一成语的适用性得到了进一步扩展。
“逸群之才”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各自领域中奋斗不息、追求卓越的人。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激励着我们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一成语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鼓励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在我的学*和工作中,曾遇到一位教授,她在学术研究方面表现卓越,常常被称为“逸群之才”。她的执着和创新精神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自己的领域里也努力追求卓越。
“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她的思想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成为了逸群之才,照亮了无数探索者的前行之路。”
在英语中,可以用“exceptional talent”或“outstanding individual”来表达与“逸群之才”相近的意思。这些表达同样强调了个体的卓越才能和独特性,但在文化背景的具体应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逸群之才”的学,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价值,也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珍视和追求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要尊重和欣赏他人的卓越表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使交流更加生动有力。
故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容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
唐·杨炯《后周宇文公神道碑》:“有如荀美,独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