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0: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40:52
成语“深虑远议”的字面意思是“深思熟虑,远见卓识”。它强调在做决策或讨论问题时,既要有深刻的思考,也要具备长远的眼光。基本含义上,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考虑问题时慎重周到,能够预见未来可能的发展和影响。
“深虑远议”并没有明确的历史来源,但其构成的字词均来源于汉语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与治国理政、谋略相关的经典文献。可以联想到诸如《论语》《道德经》等古代典籍中对深思熟虑和长远目光的重视。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深思熟虑和长远规划被视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复杂的问题,“深虑远议”的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商业、科技等领域。
“深虑远议”让我联想到决策时的责任感和谨慎态度。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能够保持清晰的思维和长远的视角,不仅能帮助个人成长,也能为团队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我自己的生活中,曾经在选择大学专业时,经过深思熟虑,考虑了个人兴趣、职业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最终选择了自己热爱的领域,受益匪浅。这种“深虑远议”的思维方式让我在面对重大决策时更加自信和从容。
在一个诗句中,可以这样表达: “前路漫漫虽艰辛,深虑远议方为君。明朝日出照山川,未来何处任我寻。”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hink ahead”或“long-term planning”,这些短语同样强调长远考虑的重要性。不同文化中对深思熟虑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但普遍存在。
通过对“深虑远议”的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在学*和生活中,深思熟虑的态度对于个人发展和决策过程的重要性。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让我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宋史·范仲淹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晋书·王导传》:“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天下大乱,雄豪并起,吾为诸君破贼,安天下耳。’”
《后汉书·班彪传》:“彪乃深惟元一,遍览群籍,采其故事之尤异者,列以为篇,名曰《汉书》。”
《汉书·董仲舒传》:“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壹,为群儒首,然考其师友渊源所渐,犹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不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