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2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46:20
“移缓就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把缓慢的事情转为急迫的事情”。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将原本不急的事情调整为需要迅速处理的事项,通常用于形容急于求成或对某事情的迫切处理。
“移缓就急”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或文学出处,可能是由多个字词组合而成的成语。在中文中,“移”意为改变位置或状态,“缓”指事情的进展缓慢,“急”则表示紧急。这个成语可以看作是对工作节奏的调整,强调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快速应对。
“移缓就急”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移缓就急”体现了人们对时间的重视和效率的追求。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对快速反应和适应变化的需求。在某些文化中,快速决策和行动被视为能力的体现,因此这个成语在这些背景下更具应用价值。
“移缓就急”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紧迫感和压力。在面对需要迅速反应的情况时,可能会感到焦虑或不安。这种情感反应也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促使他们更加关注效率。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因为项目的紧急性而需要“移缓就急”。在一次团队合作中,由于客户临时更改了需求,我们必须迅速调整计划,重新分配任务,以确保按时交付。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灵活应对的重要性。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风不觉已千里,移缓就急展新篇。
桃花绽放时已晚,何必留恋旧时缘。
这首诗通过“移缓就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新机遇的把握。
在英语中,可以用“shift gears”或“change pace”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它们都传达了在特定情况下调整步伐或改变策略的概念,反映出不同文化中对灵活应对的重视。
通过对“移缓就急”的学习,我认识到在生活和工作中,灵活应对变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紧迫任务时,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节奏和策略,以实现目标。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也提供了一个关于适应性和效率的思考方向。
略分先后,以为移缓就急之谋,则川事尚可为也。
《清史稿·食货志一》:“康熙中,户部议准,各省州县遇有灾荒,即移缓就急,先行赈济。”
《宋史·食货志上》:“时朝廷方议更法,移缓就急,以济其乏。”
《后汉书·皇甫规传》:“规到官,移缓就急,务在简贤,选用良吏。”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将伐曹,曹伯惧,使公子买如晋请成。晋侯许之,乃移缓就急,与曹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