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2:54:36
“满目荆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眼前满是荆棘和杂草”。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眼前的景象非常杂乱,令人感到不堪入目,常常用来形容环境的恶劣或混乱的状态。
“满目荆榛”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其中提到“南有嘉鱼,烝然罩之;北有荆榛,满目苍苍。”这一典故描绘了一个充满荆棘和杂草的环境,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扰的情感。这一成语的形成与古代文人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密切相关。
“满目荆榛”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古代,荆棘和杂草常常代表着未开垦的土地或荒废的环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与反思。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批评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提醒人们关注生态保护以及生活环境的整洁。
“满目荆榛”给人一种压抑和无奈的感觉。它可以唤起对环境恶化的担忧,也可能引发对生活状态不满的共鸣。在表达情感时,可以用它来强调困境和需要改变的迫切性。
在我个人经历中,我曾经参加过一次社区清理活动,发现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些地方满目荆榛,杂物堆积。这让我深刻意识到环境卫生与人居环境的重要性,也让我更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满目荆榛”融入诗歌:
荆棘丛生路漫漫,
何处寻芳草地然。
眼前满目荆榛景,
归心似箭欲归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vergrown with weeds”,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杂草丛生,环境恶劣。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其所传达的意境和情感是相似的。
通过对“满目荆榛”的学习,我认识到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一种环境状态,更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和环境的深刻思考。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于反思和改变。
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明史·方孝孺传》:“满目荆榛,荒凉无人。”
《宋史·文同传》:“满目荆榛,不见人烟。”
《旧唐书·李林甫传》:“满目荆榛,无复人迹。”
《南史·萧子显传》:“家贫,满目荆榛。”
《晋书·王导传》:“时人谓之满目荆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