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6: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0:34:29
“期月有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在约定的月份内取得成果”。它通常用来形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或效果。
“期月有成”这个成语的具体来源不详,但可以推测其形成与古代人们对时间和成果的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在古代,尤其是在农耕社会中,人们常常将作物的生长与时间紧密相连,约定的月份通常指的是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因此,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自然规律和时间管理的认知。
“期月有成”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期月有成”不仅适用于工作和学习,还可以扩展到个人成长、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它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和成果的必然性,反映了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对努力的重视。
“期月有成”给人一种期待和希望的感觉,暗示着只要坚持努力,最终就会达到目标。这种情感常会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
在我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期月有成”的重要性。通过每周的固定学习计划,经过几个月的坚持,我的口语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这让我更加相信时间和努力的结合能够带来成果。
在一首诗中可以这样表达:
春风送暖入心田,
期月有成花自艳。
耕耘不辍收获满,
辛勤汗水浇灌天。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强调任何伟大的成就都需要时间和努力。这种理念在许多文化中普遍存在,反映了人们对时间和努力的重视。
“期月有成”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时间和持续的努力是不可或缺的。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我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耐心和毅力。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习,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努力与时间所带来的成果的重要性。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春秋时期,孔子自认为有才学,当权者会推行他的仁政,在鲁国任职期间,鲁君受到季氏的控制。他只有自己感叹:“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鲁君始终没有重用他,他说:“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行。”于是只有周游列国了
若能人务退食,竞存约己,移风易俗,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