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07: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7:37
“眩目惊心”是一个四字成语,字面意思是“目光被耀眼的光芒所迷惑,心中受到震撼”。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非常令人震惊、惊艳或感到震撼,令人无法自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精彩的表演,或是某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眩目惊心”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历史典故来源,可能是后来的文学作品或口语中逐渐演变而成的。然而,其构成的两个词“眩目”和“惊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使用,表示某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理冲击。
“眩目惊心”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现代社会中,“眩目惊心”常用于形容科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在视觉艺术、电影、音乐等方面,往往能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与欣赏越来越多,成语的使用频率也在增加。
每当提到“眩目惊心”,我会联想到那些让人感到震撼的瞬间,无论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是艺术作品带来的心灵触动。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敏感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励我去探索和欣赏周围的世界。
在一次旅行中,我站在悬崖边缘俯瞰大海,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眩目惊心。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热爱生活,也让我在与朋友分享旅行故事时,用“眩目惊心”来形容那一刻的震撼。
在诗歌中可以写道:
晨曦初露,山川染金,
万物复苏,眩目惊心。
鸟鸣欢唱,风轻拂面,
此情此景,醉人心魂。
在英语中,“breathtaking”可以用来表达类似的意思,形容令人窒息的美丽或惊人的体验。虽然两者在字面上有所不同,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有着相似的效果。
通过对成语“眩目惊心”的深入理解,我认识到它在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时的重要性。这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我更加敏锐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鼓励我在交流中更好地传达情感和体验。
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明史·戚继光传》:“戚继光,字元敬,定远人。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
《宋史·岳飞传》:“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飞应之曰:‘惟大人许儿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父喜,遂许之。”
《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三》:“曹操自将击刘备,备败走,操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坂。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辎重、人众。备至夏口,闻操已定荆州,大惊,谓诸葛亮曰:‘吾不能与操争也。’”
《文选·左思·吴都赋》:“金鼓迭起,铿鍧隐訇,若疾雷之破山,若奔电之照夜。观者眩目,闻者惊心。”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