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4:57:37
“眩视惑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眼睛被晃得看不清,耳朵被迷惑得听不清”。它的基本含义是形容人在某种情况下,因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而无法明辨真相,失去判断力和判断能力。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庄子》。在该书中,庄子通过此成语表达对人们因外在事物而迷失自我的批评,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清晰的重要性。成语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感知与真相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眩视惑听”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述人物因外界的影响而迷失方向的情况。在日常对话中,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在复杂的环境中难以做出明智选择的情境,例如在商业决策、政治判断或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抉择时。此外,演讲者也可以用此成语来警示听众保持理智,不被表象迷惑。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眩视惑听”在**文化中反映了对内心宁静和理智的追求。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而迷失方向。因此,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依然具有现实指导价值,提醒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
“眩视惑听”让我联想到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选择和判断。有时候外部的诱惑和干扰让人感到困惑,难以做出最优决策。这种情感反应让我更加意识到内心的宁静和判断力的重要性。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选择职业时,身边的各种声音和意见让我感到迷茫。最终,我意识到应该听从内心的声音,而不是让外部的因素眩视惑听。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个成语的意义。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站在窗前,我感到眼前的世界如同被灯光照耀,然而内心的迷惘却愈加深重。那一刻,我不禁想到:“在这纷繁的世界里,是否我也曾被眩视惑听,忘却了真正的自我?”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to be led astray”,意指被外界因素引导偏离正确的方向。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者都传达了因外在影响而失去判断力的共同主题。
通过对“眩视惑听”的学*,我深刻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内心的宁静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提醒我在生活中要时刻警惕外界的干扰,做出理智的选择。
章炳麟《*书订文》附《正名杂义》;“樊(樊宗师)卢(卢仝)诸子,憙为险怪,以眩视惑听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