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1:47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1 05:52:54
“穷猿失木”这个成语由“穷猿”和“失木”两个部分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一只穷困的猿猴失去了它栖息的树木,形象地表现出一种无依无靠、失去家园的悲惨状态。基本含义是指处于困境、失去依靠的人,常常用来形容陷入困境的人或失去生活来源的人。
“穷猿失木”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虽然具体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与古代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及其象征意义有关。猿猴在**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聪明机灵的生物,而“失木”则象征着失去栖息地,暗示着无助和孤立的境地。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语境中使用,包括:
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穷猿失木”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困境,也体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现代社会中,随着环境变化和经济压力的增加,许多人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因此该成语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其适用性,提醒人们关注社会问题。
“穷猿失木”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助与悲凉的感觉,容易引发对困境中人的同情与关注。它激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朋友在失业后感到非常沮丧,仿佛自己成了“穷猿失木”。我尝试通过陪伴和鼓励来帮助他,最终他重新找到了工作,并恢复了信心。
在某个故事中,描绘一只猿猴因失去栖息地而踏上冒险之旅,寻找新的家园,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新的栖息之所,象征着团结与希望。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意象也存在。例如,在英语中,"lost and alone"(失落与孤独)可以传达相似的情感和状态。不同文化对这种孤立感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但普遍反映出人类对归属感的渴求。
通过对“穷猿失木”的学,我深刻理解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成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更是文化、情感与社会现象的反映。这个成语提醒了我在生活中要关注他人的处境,并努力给予帮助。
寒日经檐短,穷猿失木悲。
《晋书·王导传》:“穷猿失木,哀鸣不已。”
《后汉书·班超传》:“穷猿失木,终为猎者所获。”
《汉书·王莽传下》:“穷猿失木,无所依凭。”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穷猿失木,不知所归。”
《左传·宣公十五年》:“穷猿失木,岂能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