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2:23
最后更新时间:2024-07-30 19:13:34
成语“室不崇坛”的字面意思是“房间里没有高坛”,引申为家庭或环境中缺乏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尤其是对某些传统或权威的忽视。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家庭中缺乏应有的礼仪、尊重或文化氛围。
“室不崇坛”出自《礼记》,在古代社会,家中有祭坛,表示对祖先的尊重与祭祀。如果房间里没有高坛,就意味着缺乏对传统和礼仪的重视。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传统和礼仪的重视,也体现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该成语可以在多种场合中使用,例如:
同义成语:
反义成语: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尊重长辈、传承文化是重要的道德规范。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家庭变得“室不崇坛”,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导致社会关系的淡漠。这一成语在现代社会中提醒我们重视家庭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室不崇坛”让我联想到许多家庭中缺乏温暖与关爱的场景,常常使人感到惋惜。它也让我反思自己在家庭与社会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提醒我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关注和珍惜与亲人的关系。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见过一些家庭对传统节日的忽视,例如春节时没有进行传统的团圆饭和祭祖仪式,这让我感到一种失落。我在与朋友交流时,提到“室不崇坛”,讨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拾这些传统。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运用:
古宅孤灯影,室不崇坛影。
岁月如流水,情深却未铭。
这首小诗通过描绘古宅的孤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怀念。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观念也存在。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家庭与传统的重视程度同样影响着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可以用“家庭教育缺失”来表达与“室不崇坛”相似的意思。
“室不崇坛”不仅是一个成语,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责任感。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一成语提醒我关注家庭与文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励我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传统,传承文化。通过对这个成语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平地作室,不起坛也。
《晋书·王导传》:“导家不崇坛,无以示重。”
《后汉书·袁绍传》:“绍家不崇坛,无以示大。”
《汉书·王莽传上》:“莽家不崇坛,无以示尊。”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家不崇坛,无以示贵。”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室不崇坛,无以示威。”